聯合筆記/食以民為天
【聯合報╱施靜茹】2011.06.03
【聯合報╱施靜茹】2011.06.03
塑化劑風暴不僅席捲全台,連大陸、港澳都捲入。這次教訓卻也讓人省思:現代食品科技帶給大家的,究竟是福還是禍?
民以食為天。古早時代阿嬤的灶腳,蘊藏保存食物的久遠智慧,像是:將菜再煮沸,就能保存於常溫;或利用菜櫥紗網,避免食物腐敗。沒有冰箱保存食物,一家老小就靠老祖宗的傳統智慧保安。
如今人們生活步調改變,外食機會增加,食品供應鏈也不斷分化。超市裡有琳瑯滿目的罐頭、即時食物,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添加了各種人工添加劑,卻也大大增加飲食的陷阱。
中研院曾調查民眾「是否擔心食物或飲料有色素、防腐劑、香料等添加物」,結果七成受訪者表示擔心。但一般民眾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無法判斷是否安全。與此相反的是,廠商為了促進銷售,不斷想盡辦法提高加工食品的色、香、味,吸引消費者購買。
業者不需要用水果,就可做出果汁;不必大豆,就可釀出醬油;添加物的盛行,已到反客為主的地步。經過這次事件,消費者才知道,原來喝的不是新鮮果汁,不是天然萃取植物,而是調味工廠仿造的偽食品、偽保健品。看到香料工廠滿地髒亂,消費者才知道自己吃的東西是這樣來的。
看生活頻道中英國主廚傑米奧立佛作菜,在英國鄉村廚房隨手摘取屋外生長的有機蔬果,切切煮煮,變出一道道新鮮的菜餚,正如主題曲所唱:「讓我替你拾回失去的時光…」。塑化劑事件教人警覺:我們失去的何止是生活的樂趣,同時也失去了健康。
民以食為天,民眾莫為奇巧美味而吃壞了身體。廠商也忽忘:食以民為天,只顧添味賺錢,而罔顧人們健康的食品,是賣不久的。
【2011/06/03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