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建立無煙環境 疏導勝於圍堵

建立無煙環境 疏導勝於圍堵

立院擬修正「菸害防制法」提高健康捐,推動菸盒素色包裝,並擴大禁菸區域,增加警示圖文面積,及結帳櫃台後禁止展示菸品。此舉引起部分工會的反彈,認為是剝奪勞工權益,要求暫緩實施;癮君子也抗議,認為立委及反菸團體太過「鴨霸」。


政府課徵菸品健康捐已四年,用於貼補健保費,此次欲調高二十元,某些工會質疑是否別有用途,政府應說明釐清,避免無謂的猜忌;至於工會認為對基層勞工影響甚巨,說法較難成立,據統計抽菸的階層不僅限勞工,年輕族群日益增加是最大的隱憂。


抽菸者不滿「菸害防制法」修正內容,主要是權益被剝奪,此乃無可厚非。首先,罰則過高,依法令在公共場所抽菸,要罰一至三萬元,商家是五萬元,不符合比例原則;再者,健康捐不斷調高,均由政府運用,難怪引起非議。


事實上,這些年來,在全民和反菸團體努力下,民眾深知抽菸的壞處,對二手菸更是深惡痛絕,合法的吸菸場所日益縮減,癮君子恐觸犯法令,不敢隨意點菸,菸害防制已見成效,但即使逐步調高健康捐,並限制抽菸範圍,隱君子似乎沒減少,令人不禁懷疑,圍堵是否能建立完全的無菸環境。


因而政府、立院應參考所有意見,修正更合理的法令,盡量符合各方要求,最重要的是,應以疏導代替圍堵,從教育著手,透過醫學知識和實際佐證,讓民眾自動戒菸,別像林則徐禁煙般蠻幹,為了課徵而課徵,失去菸害防制的意義。


無喉者復聲協會日前拜會立院拜會,感謝立委推動無菸環境,場景讓人震撼與感動,希望癮君子心生警惕,菸美其名為「香菸」,卻百害而無一利,在到處遭受排擠下,戒菸能讓身體健康又節省荷包,豈不兩全其美?


無明(台南市/文字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