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孩童健康飲食父母有責

孩童健康飲食父母有責

2011-04-25 19:22

近日來,衛生部與教育部在宣導學童健康飲食與執行營養保健方案上作出了極大努力,確是值得嘉許。而幾乎同一時間,大馬消費人協會聯合會在全國各地推介了無電視週,讓孩童在沒有電視節目的影響下在家中進行其它活動。健康飲食與無電視週這兩大運動雖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中卻是有不謀而合之處。孩子們在正餐時間一邊觀賞電視節目,一邊進食固然不利於健康,長時間泡在電視機前也剝奪了他們進行強身健體活動的機會,是引致肥胖的因素之一。

其實,一個孩童自小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受父母親的影響最大,也取決於父母如何為他們的飲食方式定型。因此,現代父母應就如何培養孩子健康飲食方式來充實自己的知識,並且身體力行,讓自己與孩子們都終身受惠。父母所關注的不應只是孩子三餐溫飽的問題而已,而是在這三餐中到底孩子們是否有攝取到他們身體所需營養,長期下來是否有利於他們的發育成長。換句話說,家長不只應注重食物的份量,也應注重食物的品質。

對於上學的孩子們,家長能為他們準備健康便當帶往學校當然是最為理想,若不得已而讓孩童在學校的食堂進食,父母們也應教導孩子如何明智地選購食物,並不時審察他們在校的飲食習慣,隨時幫助他們遵行健康飲食原則。

雖說目前會有新制定的飲食指南供學校食堂業者參考並遵行,但孩童是否會選擇吃得有營養而非只是購買迎合口味的食物,最終還是取決於孩童們是否在飲食上的態度與行為。

父母既是孩童們飲習慣的塑造者,也是孩子改變飲食習慣而培養健康飲食的推動者。因此,孩童在學校要能吃得健康,父母們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從市場的需求與供應原則來看,若每位父母都能一致地要求讓孩子在校攝取健康飲食,自然地學校食堂就會多提供這類健康的食物。曾聽聞有食堂業者表示,並非業者本身刻意要在食堂內提供高脂肪、高糖分、煎炸燒烤等食物,而事實上是學生們都不吃除了這類食物以外其它不合口味的食物。

因此,家長們應結合力量,除了在個人層面教導孩子們正確地選擇食物之外,也可透過相關管道如家教協會與校方來傳達心聲給食堂業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信透過各方的群策群力,我們可以改變孩子們的飲食習慣,培育出攝取健康飲食的新生一代。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王強順‧博大營養學博士班研究生‧2011.0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