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17:41 新民晚报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印度的核武器技术也已逐渐成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印度在核问题上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又一个强烈信号:近期试射“烈火-5”地地导弹;购买40架核弹载机;研发“无畏”和“布拉莫斯”巡航导弹;与日、俄、美、法深化核领域合作等等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一位成员透露,预计印度核武器的部署将至少耗资160亿美元。这些动作表明,印度在核武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今日的印度正在向建设世界军事大国的目标迈进。其中一项重要的支撑,就是建设核大国。
自1998年的核试验起,印度完全改变了建国初期提出的“反对核武器”的“和平核政策”,开始实行所谓“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1999年10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宣称,印度将实行确保国家“战略自主”的核武器政策。
印度1999年8月公布的核武器学说,概括了印度的核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建立有效、可信的核威慑和在核威慑失败情况下的核报复能力,以阻止任何国家或实体对印度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其战略理论是:强调核威慑力的中心原则是可信性、有效性和生存性,保证印度核力量在遭到第一次打击后具有生存能力和适当的报复能力。其核力量建设政策是:建立一支与最低限度核威慑概念相适应的、有效的、多品种的、灵活的核力量。其核力量使用政策:承诺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印度及其军队遭到核打击,将动用核武器进行惩罚性报复行动。
从近20年印度核政策与核战略的发展变化看,其主要特点包括:拒绝加入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但宣称支持真正核不扩散的目标;推动与巴基斯坦在军事与核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进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保持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慑;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
近年来,许多国际权威机构都对印度核武器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认为目前印度已拥有85~100件核弹。到2015年时,印度将拥有300~400件核武器,陆基、海基、空基核武器“三位一体”。印度发展核武器,为印度成为现代化军事强国提供了基础,对其追求自我认定的大国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印度推行的核大国政策,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印度发展核武器成为南亚核军备竞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巴相互核威慑有助于防止双方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但也存在偶发性核战争的危险;美印、俄印、日印、法印等国的核协议签署,以及印度与45国核供应集团的合作,将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造成严重冲击。
(王凤岭)新闻链接
印巴核平衡 十分脆弱
众所周知,印度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威慑对象为巴基斯坦。就巴方而言,虽然近年来,巴方没有再进行核试验,但也在下力气加大运载系统的研制力度,不断进行具备搭载核弹头能力的导弹试射。巴方具备搭载核弹头能力的“高里”系列导弹对印度形成较大的威胁。
由于印巴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依然处于准战争状态,并且双方都不放弃在冲突中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选择,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核恫吓,展开核竞赛,使南亚的核态势保持着一种脆弱平衡。与美苏核对峙不同,印巴是刚刚跨入核门槛的国家,双方的核对峙关系尚不成熟;在核武器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有关制度正在形成。而且印巴双方领土相邻,地域较小,预警时间只有3—5分钟,一旦出现事故,根本没有时间判断、处理,易于引起连锁反应。(章卓)
责编:彭洪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