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執政只能擁護發展?

2011-04-07 中國時報 【本報訊】(505字)

很無奈,但也很現實,看朝野政黨對中科四期、國光石化、核能發電等政策的攻防,再回顧過去十多年的歷史,顯然執政者似乎理所當然─不論自願或被迫,都要成為「唯發展派」的擁護者。

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非核家園,說核四可以「完成建造但不商轉」時,大家都還記得,民進黨執政時曾停建核四,結果經濟下滑重挫,企業停止投資、準備外移。最後在經濟現實壓力下,核四復工。終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絕口不談廢核電。

當在野黨領袖爽快、毫不考慮的簽署反國光石化時,卻只能赧然的承認自己「覺今是而昨非」。因為,國光石化整個計畫都是在民進黨執政時定案、推動,負責者是當時任行政院正副院長的蘇貞昌與蔡英文。中科四期環評爭議吵翻天時,也發現同樣的現象─現在反對的在野黨,正是推動該案時的執政黨。

雖然,可以說「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但真正更深層的原因在:就業機會、經濟發展終究是民眾最關切者,朝野兩黨輪流執政,但從未創造出給台灣作其它選擇的機會。最後,台灣整個社會就是「唯發展派」當道,要找替代方案都找不到。執政者只能繼續「唯發展派」,在野黨不必「顧家」,就喊環保喊爽、騙一些選票就好了。

如果,執政者不能拉拔新興產業成氣候,不能讓再生能源比重提高,不能落實節能減碳…,我們不只難以拒絕八輕,未來怕是九輕都要來;不只永遠不可能朝非核家園邁進,甚至可能要討論核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