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水荒年年來 低價政策是元凶

水荒年年來 低價政策是元凶
2011-05-17 中國時報 【林金池/新北市報導】
 台灣水價低廉,又缺乏廢水處理循環系統,不僅年年缺水更影響產業升級,水利專家認為,政府缺乏「水資源」觀念刻意壓低水價,也不強制要求工業區必須使用循環水,廠商無利可圖,阻礙「綠能產業」的發展。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鴻源指出,台灣水價過低造成水資源浪費,目前歐洲正打算實施再生水的「節能標章」認證,未來將成為電子產品輸入歐盟門檻,如果政府不盡速投入水資源循環產業,恐將造成貿易障礙;況且,水資源循環不僅可以解決水荒,分解出的再生能源,也能造就新一波「綠能產業」。

 新北市祕書長陳伸賢說,水價合理化是解決水荒問題的根本要件,水價提高後,民眾與廠商自然願意使用省水系統,如果建築物都能使用雨水回收系統,即可省下四成自來水,缺水問題自然解決。

 他說,台灣前兩天還在喊限水危機,如今下了一場雨後,旱象暫時解除,足證台灣並不缺水,只因水價過低造成浪費;如果只為了缺水問題投入廢水循環系統,並不符成本效益,但若為了提取沼氣、電熱等能源而發展綠能科技,又另當別論。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長李孟諺表示,目前台灣汙水處理廠大都為一到二級處理,淨水後排入大海或河流,如果要達到三級處理,接近可飲用水的標準,必須要全面提升設備,才能達到北歐標準。

 至於將廢水汙泥提煉出沼氣、磷,目前技術上都不是太大問題,但如果要精煉純度到具有市場販售價值,恐需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強調,台灣要發展廢水循環產業政府必須介入,提高水價或強制工業區使用循環水,否則只是空談。

建立無煙環境 疏導勝於圍堵

建立無煙環境 疏導勝於圍堵

立院擬修正「菸害防制法」提高健康捐,推動菸盒素色包裝,並擴大禁菸區域,增加警示圖文面積,及結帳櫃台後禁止展示菸品。此舉引起部分工會的反彈,認為是剝奪勞工權益,要求暫緩實施;癮君子也抗議,認為立委及反菸團體太過「鴨霸」。


政府課徵菸品健康捐已四年,用於貼補健保費,此次欲調高二十元,某些工會質疑是否別有用途,政府應說明釐清,避免無謂的猜忌;至於工會認為對基層勞工影響甚巨,說法較難成立,據統計抽菸的階層不僅限勞工,年輕族群日益增加是最大的隱憂。


抽菸者不滿「菸害防制法」修正內容,主要是權益被剝奪,此乃無可厚非。首先,罰則過高,依法令在公共場所抽菸,要罰一至三萬元,商家是五萬元,不符合比例原則;再者,健康捐不斷調高,均由政府運用,難怪引起非議。


事實上,這些年來,在全民和反菸團體努力下,民眾深知抽菸的壞處,對二手菸更是深惡痛絕,合法的吸菸場所日益縮減,癮君子恐觸犯法令,不敢隨意點菸,菸害防制已見成效,但即使逐步調高健康捐,並限制抽菸範圍,隱君子似乎沒減少,令人不禁懷疑,圍堵是否能建立完全的無菸環境。


因而政府、立院應參考所有意見,修正更合理的法令,盡量符合各方要求,最重要的是,應以疏導代替圍堵,從教育著手,透過醫學知識和實際佐證,讓民眾自動戒菸,別像林則徐禁煙般蠻幹,為了課徵而課徵,失去菸害防制的意義。


無喉者復聲協會日前拜會立院拜會,感謝立委推動無菸環境,場景讓人震撼與感動,希望癮君子心生警惕,菸美其名為「香菸」,卻百害而無一利,在到處遭受排擠下,戒菸能讓身體健康又節省荷包,豈不兩全其美?


無明(台南市/文字工作者)

還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亮

還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亮
【聯合晚報╱社論】2011.05.03 02:28 pm

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真至理明言。賓拉登被狙擊身亡,看美國人徹夜慶祝,舉國歡騰,除去心頭大患一般。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向全球發布旅遊警戒,擔心恐怖分子將大肆展開報復行動。儘管許多重要國家領袖都附和歐巴馬「正義伸張」的說法,但更多人意識到,反恐戰爭並未終結,甚至擔心賓拉登之死將對其黨羽產生「烈士殉道」的效應。美國政府此刻戰戰兢兢,恐怕只敢「高興一天就好」。

美國帶領全球打擊恐怖主義,就此來到一轉捩點。與其說從此高枕無憂,不如說,美國維持世界秩序的角色,往後必須更謹慎而自省,才能避免與伊斯蘭世界的緊張關係陷入毀滅性的惡性循環。

十年前的911事件,對當時超級強國的美國是一次無人能想像的重傷。在「恐怖分子挑囂世界警察」的表象背後,還存在著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長期衝突的歷史因素,更不用說還有連美國分析家都無法否認的石油利益等戰略因素。美國政府對抗恐怖主義師出有名,但民間倒是出現各種討論和異議,甚至對自家政府的「窮兵黷武」多所檢討。例如前任總統小布希的「流氓國家與邪惡軸心」之說,以預防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而發動的對伊拉克戰爭等等,並未全面獲得美國國內和國際間的支持。

賓拉登和蓋達組織對世界和平形成威脅,當然是事實;但美國以反恐為名的各種舉措,大自攻擊性戰爭及駐軍中亞,小至防衛性的於美國機場的各種維安手段,未必具有全然正當性的解釋,引發美國公民的反彈也不少。這次擊斃賓拉登固然大功一件,於歐巴馬聲望亦可加分,但往後為擔心報復行動而可能更趨嚴厲的反恐措施,只怕陷入惡性循環。

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地位,因華爾街引爆全球金融海嘯而為之蒙塵,因中國經濟崛起而受到威脅,因近來強使美元快速貶值以稀釋國債而受國際惡評……。世界不安定的氣氛中,賓拉登之死雖除去美國心腹之患,但真要尋求全球安全、安定,世人還未看到走出隧道的光亮!


【2011/05/03 聯合晚報】

還要抱著「核安」神話嗎

還要抱著「核安」神話嗎
陳重信

2011年 03月28日 3月24日民進黨蔡英文主席的2025非核家園的論述,就如同核震嚇壞了那些以為可以抱著核爐安心睡覺的政治人物,因此拚命呼叫核四不能停建,否則損失將超過2700億,電費將調漲,並提出一個錯誤的數據指1/3工業將沒電可用。台灣的經濟部能源局早在2009年12月所發表台灣能源總供給數據,核能發電不過佔總能源供給量8.7%, 與液化天然氣的8.4%不相上下。假如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目標,若能在2025年把再生能源供電量由目前的4%增加到至少25%以上,馬上啟動所謂2525行動計劃,則在2050年的台灣極可能如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前年所提的新阿波羅計劃,美國將在2050年100%的發電將來自再生能源,美國能,台灣也能。

能源政策是需求與供應的問題。2008年二月,我率團訪問人口只有2000人的盧森堡西部農牧小城貝克里鎮,鎮民將產生的牛糞,馬糞及裁切下的廢木屑,以一定比例摻配,經厭氧消化產生沼氣發電,提高電傳輸到95%以上,加上家家戶戶太陽能屋頂提供全市家戶冬天所需熱能及照明,創造87%能源自給自足的傲人成績,不但解決牛糞處理去處,更成為便宜的生質能源,貝克里鎮因此又成為觀光勝地。

丹麥在1985以後,能源部長Connie Hedegaard決定不用核能,改成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提高汽油價,徵收二氧化碳稅,節約能源政策到家庭,結果GDP up70%,能源消耗平盤,失業率低於2%,16?18%能源使用太陽能及風力(2007)。尤其丹麥飼養了2500萬頭豬隻,利用回收養豬廢水發電、堆肥,解決廢水污染的問題,台灣只有600?700萬頭豬,沒理由做不到。「豬糞尿、牛糞、馬糞」看似沒價值,但只要放對地方、用對方法,其實是珍貴的能源。

全球14座最危險的核電廠,台灣4座都名列其中,世界銀行2005年提及台灣暴露於三種及兩種天然災害下之人口與面積比例均為世界之冠。加以近年極端氣候發生頻率日益增加,強度也愈來愈大。2009年莫拉克颳風,隔年的梅姬颱風,台灣出現強風強雨為幾十年來所罕見,位於高危險地區的台灣,未來的災害風險更是大為提升。3月11日本福島縣發生所謂三合一複合式的災難,9.0強震+海嘯+核爆,若加上同時火山爆發+強風+強雨六合一的罕見機率同時發生,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台灣將因為氣侯變遷全球暖化造成所謂的「氣候毀滅」將重創台灣?台灣以貿易出口為導向,一次複合式的核災將使台灣的經濟退後五十年以上。

看311日本經驗,人類必須改變對核安風險分析的概念,從風險評估的程序,風險係數包括所謂三合一到六合一複合式的災難,必須把這種同時發生在同一個區域的機率以最糟的情況重新估算。311之後,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敢自稱核安專家,因為老舊的風險評估係數及方法,環境因子的程序必然要改變。既然沒有人敢說知道要如何去分析震變加核變六合一風險機率,那麼還耆談什麼嚴管核安呢,人定難道可以勝天嗎?

美國已將氣候變遷係數提升到國安層級,台灣呢?當世界各國已開始因應之策略, 一旦核災台灣是否準備好了?311之後非核家園不但是高民調的共識,2002年立法院通過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明確規定「政府應訂定計劃,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並應加強核能安全管制、輻射防護、放射性物料管理及環境輻射偵測,確保民眾生活避免輻射危害」。311之後,德國率先宣布廢核,全球多個國家宣布停建新廠,全面檢討核能政策的需要與安危,再度思考荒廢多年的非核家園政策。在台灣,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論述,只是用輕聲細語把它叫醒而已。既然基本法已有法定方向,馬英九總統可以依法行政嗎?


作者為環保署前署長、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專長政策風險管理
轉載自蘋果日報

孩童健康飲食父母有責

孩童健康飲食父母有責

2011-04-25 19:22

近日來,衛生部與教育部在宣導學童健康飲食與執行營養保健方案上作出了極大努力,確是值得嘉許。而幾乎同一時間,大馬消費人協會聯合會在全國各地推介了無電視週,讓孩童在沒有電視節目的影響下在家中進行其它活動。健康飲食與無電視週這兩大運動雖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中卻是有不謀而合之處。孩子們在正餐時間一邊觀賞電視節目,一邊進食固然不利於健康,長時間泡在電視機前也剝奪了他們進行強身健體活動的機會,是引致肥胖的因素之一。

其實,一個孩童自小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受父母親的影響最大,也取決於父母如何為他們的飲食方式定型。因此,現代父母應就如何培養孩子健康飲食方式來充實自己的知識,並且身體力行,讓自己與孩子們都終身受惠。父母所關注的不應只是孩子三餐溫飽的問題而已,而是在這三餐中到底孩子們是否有攝取到他們身體所需營養,長期下來是否有利於他們的發育成長。換句話說,家長不只應注重食物的份量,也應注重食物的品質。

對於上學的孩子們,家長能為他們準備健康便當帶往學校當然是最為理想,若不得已而讓孩童在學校的食堂進食,父母們也應教導孩子如何明智地選購食物,並不時審察他們在校的飲食習慣,隨時幫助他們遵行健康飲食原則。

雖說目前會有新制定的飲食指南供學校食堂業者參考並遵行,但孩童是否會選擇吃得有營養而非只是購買迎合口味的食物,最終還是取決於孩童們是否在飲食上的態度與行為。

父母既是孩童們飲習慣的塑造者,也是孩子改變飲食習慣而培養健康飲食的推動者。因此,孩童在學校要能吃得健康,父母們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從市場的需求與供應原則來看,若每位父母都能一致地要求讓孩子在校攝取健康飲食,自然地學校食堂就會多提供這類健康的食物。曾聽聞有食堂業者表示,並非業者本身刻意要在食堂內提供高脂肪、高糖分、煎炸燒烤等食物,而事實上是學生們都不吃除了這類食物以外其它不合口味的食物。

因此,家長們應結合力量,除了在個人層面教導孩子們正確地選擇食物之外,也可透過相關管道如家教協會與校方來傳達心聲給食堂業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信透過各方的群策群力,我們可以改變孩子們的飲食習慣,培育出攝取健康飲食的新生一代。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王強順‧博大營養學博士班研究生‧2011.04.25

鼓勵生育、用對力氣

鼓勵生育、用對力氣! 曾啟瑞

這幾天內政部一連串鼓勵生育措施,希冀重賞之下有勇婦,為台灣超低生育率振衰起弊,筆者長年治療婦女生育疾病,問起廣大病患對這些獎勵的意見,週遭反應多是政府部門「用錯力氣、走錯方向」,不想生的年輕一代絕不會因為區區幾千元或幾句口號就生孩子、反而是有強烈意願想生的夫妻,政府迄今完全漠視他們的需求與困難!

經建會最近推計台灣人口負成長提前4年到來,自民國112年起台灣人口開始負成長,台灣近年生育率持續下滑,平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的小孩在去年已降至1.03人,受到虎年與孤鸞年影響,經建會推估,今年總生育率將首度跌破1人,降至0.94人,不但創歷年新低,也成為全球最低。

前一陣子內政部以百萬獎金徵求鼓勵生育口號,這幾天更加碼獎勵生育第三胎婦女每月可以得到3000補助,個人從事婦女疾病治療數十年,明暸生養子女是一個複雜的行為,不想生的絕不會根據一句口號或一段影片就決定生小孩,因為必須解決隨之而來托育、職涯、教育、經濟的問題;反之,不孕醫師每天面對一大群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夫妻,他們的生理心理都準備好了,但是因為醫療費用無保險給付,有的接受幾次治療就無法繼續,明明可以生育卻因為資源有限而放棄,政府為何不仿效幾個先進鄰國如新加坡、韓國、日本,對於這些渴望孩子來臨如天降甘霖的家庭些許補助?反而把所有力氣資源金錢浪擲在徵選口號、拍攝寶寶影片、補助第三胎上面的無用措施上?

連百萬口號得主張芝菁本身都脫口而出說,不可能聽一句口號就生孩子,筆者更不相信連第一胎都生不出來的家庭,第三胎的3000元對他們而言有何意義? 兩年前年總統大選前由文化界人士發起的「希望地圖網站」,幾星期內就匯集了上萬個願望,拼貼成台灣地圖送給總統候選人。從參與者所許下的心願觀察,沉默的大眾關心的幾乎都是民生議題,曾經,排名第一名的願望就是增加不孕症醫療補助。

補助不孕症醫療 ,早有具遠見的先進國家政府如此做,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擔心人口減少,國家競爭力減少,如何增加生育率成為開發中國家非常重視的政策。不孕症家庭若可以得到政府醫療補助,將可立即提升接受治療之意願,以目前台灣每年有八千餘人次接受人工生殖治療,成功受孕活產率約百分之二十四,將對刺激生育率達成立竿見影之效。

以韓國為例,他們的生育率從1975年的3.47掉到1985年的1.67,至2005年更降至1.08。亦即在1970年,韓國每年可以生下一百多萬個新生兒,但是到到2005年只剩下43萬個寶寶,因此政府開始推動「部份補助試管嬰兒計畫」,針對年收入在平均國民所得的百分之一百三十以下、年紀低於45歲的不孕症患者,每個人一生可享有二次治療補助。金額大約美金一千五百元,換算台幣為5萬元左右。

經過這種全國性補助治療計畫,韓國從2005年全亞洲最低的生育率1.08,實施二年後生育率提升至1.26,也就是一年增加上萬個新生兒。放眼全亞洲至少超過了台灣。

日本方面對不孕症病患未限年齡,每次新台幣三點五萬到五點三萬元,一年兩次,最多補助五年。「東京新聞」指出,一般認為每十對夫妻有一對不孕,接受體外受精的夫妻年年增加,新生兒每60人當中就有一人是體外受精技術協助下生下。目前在「日本產婦科學會」登記有進行體外受精等生殖補助醫療的醫療院所超過500家,松下和東芝等電器廠商為女性員工治療不孕症,提供暫時停職或休假制度。

為了挽救生育率,日本各大企業也提出對策,夏普公司提出治療不孕症可以休產假的制度,還提供台幣150萬元的低利醫療貸款;NEC則是考慮實施治療不孕症休假,三菱公司不但提供不孕症治療假,連參加孩子的母姊會開學典禮也全部准假。東芝提出有薪育兒假。

新加坡衛生部2008年推出人工輔助受孕補助計劃之後,新加坡政府醫院接受人工受孕的婦女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增無減。新加坡人口約為500萬以下,新生兒出生率在世界上屬最低。 新加坡中央醫院2009年1月進行的調查顯示,夫婦們最關注人工授精的費用,佔受訪者的40%。為了鼓勵國民多生育,新加坡衛生部2008年8月推出人工輔助受孕補助計劃。人工受孕的費用由政府承擔一半,針對四十歲以下定額補助新台幣六點七萬元,最多三次手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僅新加坡國大醫院2009上半年接受人工授精的婦女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到四成。2009年1月至3月,到新加坡中央醫院生育輔助中心接受人工授精的人數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從2008年第四季開始,接受人工授精的人數逐月增加。

以色列因為人力不足,因此補助是無限的,只要民眾肯接受試管嬰兒的治療,政府都付錢,因為國家需要人力。參考鄰國的魄力,台灣政府未來若可補助不孕治療的部分經費,即可讓台灣的不孕夫妻受到鼓舞,增加接受治療的意願。台灣人口老化及生育率過低的情形當可得到一些程度的舒緩。


(作者為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創始者、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北醫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馬英九應深以民意為警惕

馬英九應深以民意為警惕

【聯合報╱社論】
2011.04.29 01:55 am

蔡英文初選勝出代表民進黨角逐2012總統大選,同一天,馬英九總統則獲國民黨推舉角逐連任。值得注意的是,馬總統不僅在民進黨的初選民調中落後蔡英文,在媒體隨後所做的民調中也都陷於膠著或劣勢。此一現象,值得馬總統及藍軍陣營高度警惕。

距離大選還有約九個月,這期間民意將發生什麼變化,仍難逆料。但馬英九總統居執政之優勢地位,集各種行政資源於一身,三年施展打開了台灣的鎖國局面,經濟逐漸恢復起色;在這種情況下,民意對他的評價竟還不如立場反覆的在野黨領袖,豈非弔詭之至?

根據民進黨五家初選民調的平均值,馬英九落後蔡英文七點五個百分點,落後蘇貞昌七點三個百分點。這樣大的差距,或許可說是民進黨發動「在家等電話」改變了常態分佈,及調查者的「機構效應」所致,但馬英九對蘇、蔡二人形成等差落後,確值得玩味。而根據本報隨後所做的「雙英對決」民調,馬英九仍以百分之卅六的支持度,落後蔡英文的百分之卅七。一個百分點之差,其實在抽樣誤差範圍之內,但這不啻說明兩人目前不分軒輊,馬英九毫無優勢可言。

這種態勢,恐怕大出藍軍意料之外。前不久,中選會宣布將總統大選與立委初選合併舉行,對藍營而言,或許寄望可藉馬英九的優勢,來護航藍軍立委,帶動選情。而今,如果馬英九不僅沒有優勢,甚至處於劣勢,那麼「帶動」變成「帶衰」,恐怕將賠了夫人又折兵。綠營不反對兩項選舉合併,其實也正看準這點,打算孤注一擲,力拚雙贏。朝野雙方都在賭這一盤。

當國民黨猶在自我感覺良好,馬英九民調的落後,實是一大警訊;從本報民調看,馬總統的施政風格恐是關鍵因素。馬英九落後蔡英文最多的項目在「施政魄力」,馬英九僅獲百分之廿一的支持,蔡英文卻得到百分之卅六的肯定。表面上看,不掌權的在野黨反而更有施政魄力,似乎頗為矛盾;但蔡英文能整合派系紛擾的民進黨,帶領幾次選舉連勝,走出陳水扁貪腐的陰影,讓一幫老中青心悅誠服,這或者是讓民眾印象深刻的領導能力。相對的,馬英九過度謹守個人界限,在施政上有時流於瑣碎,用人缺乏大開大闔氣魄,甚至時而陷於父子騎驢的困境,在在都讓一般民眾覺得他身為元首的剛毅果決不足,這是他必須警覺及反省的問題。

此刻民調反映的,畢竟只是現下民眾的概略印象;九個月後投票,選民可能對兩人執政的利弊進行深刻判斷再作出抉擇,兩人還有很長的戰役要打。例如,馬英九在「提振國內經濟」及「兩岸關係處理」上,獲得更多民眾肯定;如此直接的政績,就不是一味迴避的蔡英文所能企及。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意識形態及兩岸政策的反覆不定,以及操弄族群仇恨和缺乏反省能力的問題,若不能釐清,也勢必成為蔡英文前進總統之路的絆腳石。兩人最後的勝負,恐得在這些個人特質之外的大議題上進行決戰。

作為領導人,馬英九有較佳的平衡感和責任感,但他和他的團隊過於墨守成規,瞻前顧後,反覆搖擺,少了一點「英氣」。尤其,他一再為少數意見掣肘,卻對藍營及中間選民缺乏回應,這使他不斷流失基本盤,民調暴露的正是這處要害。而蔡英文以其冷靜和異質,改變了民進黨的粗暴性格,有利政黨政治的正常化;但這種不知誰寄生於誰的共存關係,也讓人擔憂:民進黨的變化究竟真是質變或者只是假象,蔡英文會不會只是一個偶然的過客?

民調抽樣終歸不是選舉,要召喚選民投下神聖的一票,得歷經更嚴苛的民意檢驗。無論如何,馬總統須正視自己民氣流失的現象,許多輿論反覆指出的問題,慎勿再輕率以對。別的不說,光是挑選副總統搭檔一事,民進黨的開放性就讓人更有期待;而馬英九若仍是非蕭即吳,不僅了無新意,恐會讓人再一次覺得與蔡英文相形失色。